作为国内焊接钢管行业的龙头企业,天津友发集团历经二十余年布局,十大生产基地已全面建成投产,形成覆盖华北、华东、西南、东北等核心区域的制造网络。这一布局不仅让友发年产能突破千万吨,更实现了“就近生产、就近配送”的供应链升级,物流半径缩短至500公里内,订单响应周期从7天压缩至3天,既破解了传统单一基地的运输瓶颈,又能精准对接不同区域的市场需求,为市政工程、新能源、建筑等领域提供高效供给,进一步巩固了行业领先地位。

区域差异化布局,精准匹配市场需求
十大基地的布局紧扣区域发展特点,实现“一地一策”的精准供给。华北以天津总部基地为核心,辐射京津冀及周边,主打镀锌管、钢塑复合管,适配雄安新区建设、城市更新等市政工程需求;华东的江苏溧阳基地聚焦大口径螺旋管,重点服务长三角基建和光伏、风电等新能源项目;西南成都基地填补西部市场空白,针对水利工程、山地光伏需求优化产品规格;东北沈阳基地则强化低温抗冲击性能,保障东北三省及内蒙古东部的采暖、输油管道供应。此外,山东、河南、陕西等基地形成区域互补,全面覆盖国内主要用管市场。
智能绿色赋能,基地建设提质增效
十大基地并非简单的产能复制,而是清一色的“智能+绿色”工厂标杆。天津、江苏等基地引入AI视觉检测、数字孪生系统,实现钢管生产从原料到成品的全流程数字化管控,锌层厚度检测精度达±5μm,产品合格率稳定在99.97%;四川、辽宁基地升级余热回收系统,将焊接烟气热量转化为生产热能,年节省天然气消耗超15万立方米,单位产值能耗较行业均值低12%。目前,已有4家基地获评国家级“绿色工厂”,3项产品入选“绿色设计产品”,既符合“双碳”政策要求,又通过技术升级降低了生产成本。
产业链协同,释放规模效应
基地布局推动友发构建起区域化产业链闭环。通过就近采购区域内钢材、辅料,原材料运输成本降低15%以上;每个基地周边聚集了物流、包装、检测等上下游配套企业,形成产业集群效应,例如江苏基地周边配套企业达23家,实现“当天生产、当天组装、当天发货”。同时,华东、华南基地依托港口优势,为出口业务提供支撑,2024年海外订单通过就近基地发货,物流效率提升30%,出口量同比增长22%。这种“生产基地+区域配套+港口出口”的布局,让友发在市场波动中具备更强的抗风险能力,也为客户提供了更具性价比的产品和服务。
十大生产基地的全面建成,是天津友发从“规模领先”向“效率领先”的关键跨越。通过区域协同、智能升级、产业链联动,友发不仅实现了自身的高质量发展,更为传统制造业的全国化布局提供了可借鉴的实践路径,持续以龙头力量引领钢管行业转型升级。
